中医药传承发展人物专访(四):罗玉琼
天府新区一直以来
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育
全面传承中医经典
本次系列专访报道
将带你走进新区名中医的故事
共话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是罗玉琼医师的座右铭。对于罗玉琼来说,救死扶伤的“武器”不只有药,还有娴熟的治疗技术、刻苦钻研的决心、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罗玉琼,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康复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全科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员。
重视人文关怀精神是罗玉琼“医”路的灯塔,指引着她一路前行。从医16年,有一件事对罗玉琼影响格外深厚,让她对从医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从业早期,罗玉琼接诊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患者年龄较大、病情复杂、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并拒绝转院。她深感责任重大,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然而,尽管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患者最终还是因病情恶化离世。
这个结果让罗玉琼深受打击,倍感失落,万般无奈顿时涌上心头。她深入反思,“我突然意识到,面对患者,我们眼里不应只有患者的病情,更应透过病情关注患者和家庭中一个个有情感、有需求的人,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黄帝内经》曰:人者,天地之镇也。意为自然界中最珍贵的便是人了。“医者父母心”“无德不成医”这些古训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社会伦理。这次经历让罗玉琼明白了一名医生的责任,医学总有些无法企及的角落,不是“妙手”就一定可以“回春”,有些时候也是回天乏术。医学技能的发挥领域是有限的,每当这时,医学精神“人文关怀”便有了展示的空间。从那以后,她始终践行医学人文关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尽她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王嬢嬢,这个纸杯你拿到,你家那么远,每次做完治疗,喝点水再走哈!” “李爷爷,这10块你拿到,一会好坐车回家”……
在罗玉琼看来,伟大的事迹离普通群众遥远,但平凡的事情渗透在工作的每一天。而她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加倍践行医学的真谛,将每一件平凡的事看成一份责任。
2024年3月21日晚十一点多,罗玉琼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个3岁小男孩不小心左手扭伤造成错位。电话里小男孩哭得撕心裂肺,男孩妈妈也焦急哽咽。罗玉琼一边安慰家长,一边克服疲惫驱车二十多公里,为小男孩治疗错位扭伤,返家时已接近凌晨。治疗结束后,男孩家长十分感谢并说为她报销车费,罗玉琼拒绝了报销车费并表示,“这是医生应该做的,只要病人有需要,她便随叫随到。”
“一名医生能够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这才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医生,也是人民群众最信任的医生,在此我想对罗玉琼医生说一声由衷的感谢……”事后,小男孩家属在“问政四川”热线留言表示感谢。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锦旗和感谢信作为最传统的表达感谢的方式,在通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旧被寄予了特殊的意义,满含着医患深情。
罗玉琼认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等,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正是这样的认知,使得她对中医兴趣浓厚。
行医十六载,她从未懈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更专业的中医人。下班回家,她时常翻阅中医书籍,休假时,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吸取中医的养分。她说:“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个专业的中医团队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于是,罗玉琼带头在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中医康复团队,选拔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针对性地开展科室规划和人员培训,引进先进的中医治疗技术和设备。带领团队一步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最终成功创建成都市基层特色临床科室。
一份真诚换来一份认可
一份细致收获一声感谢
医者仁心
选择了当医生
就是选择了奉献
就是选择了博爱
罗玉琼始终相信
用爱守护生命的时候
也在被爱感动着!
来源:卫生健康处
编辑:王亦菲
责编:李晓怡
审核:杨子涵
往期推荐